上个星期,考研成绩出来了,成绩不上不下,刚好就卡在了复试线左右。等待复试线公布的第一个星期里,自己仿佛是一个等待宣判的犯人,而这次宣判也只有两个结果:一边是成功进入复试,那我就是有功;另一边是初试被刷,那我可能就是有罪了吧。怀着这种极度的不安全感,有好几晚都失眠了。为了调节自身的负面情绪,我给挚友发消息寻求安慰,希望他人的鼓励能帮助自身解脱些许的负罪感;更换了微信头像,希望能以一个更加积极向上的姿态来迎接未来的挑战。最后我想写下这篇跟记日记一样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的博文,权当作是自己为考研这件事发的最后一笔牢骚。
考研这件事,是我大三暑假后才终于下定决心做的一件事。记得当时还有朋友问我说,”你当时不是斩钉截铁地说绝对不会参加考研么?“。回想起当时决定考研的心境,大概是对学校的不舍促成我做出这一决定。一方面是对学校安逸学习环境的留念,另一方面也是舍不得告别已经成功保研的情郎。
只剩下三个多月的时间复习,必定是兵荒马乱的。当我开始搜集考研信息准备第一轮复习的时候,看到大家分享的经验帖和考研日记,发觉许多研友们已经有条不紊地完成了第一轮复习,而我已经落后了一大截。记得有次在LOFTER的”考研“标签底下,看到这么一句话,”七月份还没完成第一轮复习的人肯定考不上了“。发帖的楼主大概也没有想到,会有刚刚准备考试的研友恰好看到这句话且因此难过。所以为了避免打击信心,之后的我都会规避着”考研打卡“这一相关内容。大概也有些懦弱吧。
自己从来不是一个自制力强的人。所以也很感激在距离初试最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,宿管姐放宽了宿舍楼底下文化室的使用时间,本来11点便要关门的文化室变成了我们这十来个研友的通宵自习室,让我们建立起了高中班级一般,久别重逢的学习秩序。虽说可以通宵,但为了第二天的复习质量,最晚离开的人也不会超过凌晨三点。其实到现在,我也不知道坐在我前后座位同学的名字。但是见了面,我们都会点头微笑示意;有时候在饭堂里碰着了,还会凑一块儿,一起吃顿饭。现在想来,那样的环境真是令我觉得温馨。
我经常会猫在宿舍楼底下的自行车棚的角落里背诵政治。当高数题或者专业课弄得我心力憔悴的时候,拿起徐涛的小黄书,躲在角落里背书,通过简单的记忆重复工作调节紧张情绪。也因此,与宿舍楼底下的流浪猫们共享着同一方空间,我也就渐渐养成了随身携带猫粮的习惯。我管花猫叫做“莫奈”,因为她有好几种不同颜色的毛发;管白猫叫做“八戒”,因为他长得白白胖胖的,还喜欢在太阳底下打瞌睡。我们之间总是保持一段适当的距离,倒完猫粮,我总得往回退好几步,他们才会缓缓走来吃饭。有时靠得太近,他们一个转身就马上消失在我的视线中了。因为他们的陪伴,自己也就不那么孤单。
越是临近考研,内心越是七上八下。待在文化室的时候,由每天八个小时,逐渐变为每天十二个小时。我尽量把文化室那张暂时属于我的小桌子,布置成我熟悉的样子。在板凳上,放一只裸熊抱枕,抱着或者靠着都很舒服,困了还能枕着它休息一会儿;在桌面上,我会放一本蒋勋的《给青年艺术家的一封信》,有时候不用翻开,光是摸着它的封面,它的书脊,便能让我获得稍许的心安。蒋勋这个名字,是我那段时间最有效的一剂镇定剂。在饭堂一人用餐的时间里,我总是听着网易云音乐上的《蒋勋新说红楼梦》,在他的叙述里,我感受到蒋勋对红楼梦里小人物极大的包容与谅解,听着听着,这样渺小的一个我,似乎也能被世界所容纳,而不必担忧最终的结局如何。
距离考研还有一星期的时候,原先相约一起住宿的研友同我讲,她决定放弃今年的考研,等到明年再来考。一瞬间,我竟有些羡慕,因为她已经自行宣判,让自己提前解放出来。而我仍需咬紧牙关,熬过最后这个星期。可我太需要有人陪伴了,哪怕只是一句话的鼓励,都好。幸运的是,爸爸可以到广州来,陪我度过考试的最后几天。
提前一天来到住宿的宾馆。踩点的时候,发现宾馆距离学校的西门很近,但自己所在的考场却是紧挨着东门。所以考试的那两天,需要沿着学校的东西方向,穿越一整个校区到达。尽管只是半个小时的路途,但能有爸爸陪在我身边和我一起走过,感觉真好。
第一天考试结束,心里并没有太大的起浮。但考完数学出来之后,我便知道自己的数学考砸了。因为距离考试结束还有半个小时的时候,我紧张得一道题都算不出来。我只能草草得将前面的证明过程写上去,而最后的计算留下了空白。真的是好难过。不知道是不是受到上午数学考试的影响,下午的专业课也没发挥好。
考完试后,爸爸带着我和弟弟去一家酒楼吃饭。毕竟来一次广州,总要好好地吃一顿粤菜。在路上的时候,我突然想到,自己忘记填写408试卷背面的姓名栏,紧张得眼泪都要出来了。一边给同学发微信询问有无紧要,一边想着要不要再回一趟考场问下监考老师。可是,距离收卷已经过去十几分钟了,到哪里去找监考老师?吃饭的时候,我偷偷掉着眼泪。弟弟见我担忧,一直在百度上帮我查找“答题卷背面的姓名栏没有填写,到底会不会影响成绩?”然后安慰我说,“你看,这个考生连准考证号都没有填,最后都有成绩”。
考试结束后的几天,睡觉一直不踏实,闭上眼睛,脑海里便会自动演算试卷上的题目。有一天晚上做梦,梦到一个戴眼镜长相严厉的老师,气冲冲地走到我的座位边上,翻看我的练习册,然后给我当场定罪,“你还有这么多题没写,一定考不上了!”所幸,当因为毕设开始忙碌之后,工作逐渐冲淡了内心的焦虑。
回家过年的时候,亲戚朋友见到我,都会问一句“考研考得怎么样啊?应该能考得上吧。”我总是会半开玩笑地说一句,“没有没有,应该考不上的。”不管结果怎样,如果预先把自己的期望值降低,似乎都能坦然接受吧。相比其他同学早早得校对答案,估计总分,自己似乎总在回避着这件已经被决定了的事。
2月15号出考研成绩。我那时候还和朋友开玩笑说,“天,2月15号刚好是昊昊参加《歌手》播出的那期,为啥要同一天出考研成绩?”我不敢查成绩,也没提前了解各大考研成绩查询平台。可怜了我的老父亲,在研招网上摸寻,然后告诉我,“347分”。我还惊叹了一声,“怎么会这么高?” 定睛一瞅,发现数学只有92分,408只有100分,政治71分,而几乎裸考的英语,竟然有84分。如果要在不同科目成绩和对应复习时间中找一条规律,那可能是,“成绩与复习时间成反比”,好笑的同时也有点心酸。这时,听到手机的微信提示音,发现是同班同学,问我,“兄DEI,考得怎么样?”交流之后,发现他考了380分。祝福他取得高分的时候,心里也有些小失落,“如果数学能考得好一点就好了。”
现在回想起考研的那段时间,还能记得自己一边咬着老北京牛肉卷,一边刷政治选择题的情景;记得天冷的时候,站在四面通风的自行车亭背诵政治冷得直跺脚的情景;记得高数题憋不出正确答案,回到宿舍一边流泪一边吃核桃的情景,还有些好笑地鼓励自己“要变得再聪明一些。”
成绩出来的后一天,我发消息给我的导师,“老师,我可能不一定能进复试,让您失望了。”结尾还加上几个泪崩的表情。我的导师是一位很可爱的台湾人,照顾我们要考研,初试之前都没有给我们安排任何毕设任务。老师是这样回复我的,“漫榕:人生没有失望,记得上天关上一扇门,一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门,只要你努力过了,放心接受上天的安排!老师永远是你的老师,你随时可以请教问题!老师还是很盼望你能进入复试!”真的是,到哪里找这样子的世界好老师!看到消息的我心里暖得一塌糊涂。
在论坛上搜集复试信息的时候,看到初试高分继而安心准备复试的其他研友们,真的好羡慕。虽然……嗯,对比一下心里还是有些不是滋味。看到论坛里大家贴的分数,越看越紧张,跑去翻学院网站浏览这两年的招生情况,愈发觉得形势严峻不容乐观。我想,要是爸妈这时候劈头盖脸地骂我一顿,责备一下我大一大二的无所事事,顺便再痛斥下我复习初期的懒散贪玩,自己心里兴许会更舒坦一些。可我家二老却仍旧每天笑眯眯的,宽慰我说,“复试春招两手准备。要是没能进复试,就准备春招。”
其实即使自己进了复试,最终被录取的可能性或许也不高。毕竟初试成绩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事了。可我心里总有些不甘心,真的,要是我当时考数学的时候,心态再放平一些,可能会有更好的结果。但再怎么失望懊恼委屈不甘难过,似乎也无济于事。这样子想,也有点破罐子破摔、听天由命的味道了。可若是因为对结局无可奈何而说服自己努力接受既定事实,未免也太消极、太被动了……
就在这样子一轮又一轮的自我纠结中,我企图寻求一种基于考研但又高于考研目标的意义,即使这种空想并无法改变事实,但只要能让自己从中释怀便好。一点一滴的,我平衡着自己的得失心。再往下写,似乎要变成鸡汤文了。毕竟,在失落忧郁的时候,一点点鸡汤的温馨治愈总能抚平人们内心纠起的不甘与懊恼。所以,虽然知道自己之后再重读这篇文章的时候,一定会嫌弃自己此刻的矫揉造作,但还是想引用下小隐在最近的一期读书分享中同书友们分享的心得:
在人低落的时候,这种优缺点置换的方式可以给人带来向前而不是滞后的动力。多想一些我们得到的,而不是纠结于我们失去的。多享受努力的过程和获得的东西。
那么,就以《杀死一只知更鸟》里鼓励人们一往无前的名句作为本次的结尾吧:
勇敢就是,在你还没开始的时候就知道自己注定会输,但依然义无反顾地去做,并且不管发生什么都坚持到底。一个人很少能赢,但也总会有赢的时候。